導線網平差計算

平面角邊混合控制網嚴密平差與可靠度分析
VERSION 2.0 1991.10.

1.程式功能
2.程式名稱及其功能
3.平差計算作業流程
4.系統使用方法
   (1).TRI0之操作說明:(點位座標初始值預處理)
   (2).TRI1之操作說明:(點位編號及輸入資料檢核)
   (3).TRI2之操作說明:(觀測資料初步檢核、平差計算、可靠度分析) 
   (4).TRI3之操作說明:(觀測資料分檔及產生繪圖資料檔) 
5.程式TRI1之資料檔案格式
   (1).檔名.COR 點位座標檔之資料格式
   (2).檔名.OBS 觀測量檔之資料格式
   (3).檔名.CON 平差方式檔之資料格式
6.網絡圖繪製程式NET.LSP操作方法
7.平差成果範例
8.網絡圖範例

平面角邊混合控制網嚴密平差與可靠度分析
VERSION 2.0 1991.10.

1.程式功能:
   (1) 變帶寬方式儲存及解算法方程式,可解算大型網。
   (2) 中文顯示及輸出。
   (3) 具地圖投影改正及網形尺度參數功能。
   (4) 具觀測量偵錯分析及可靠度研判功能(Data Snooping)。
   (5) 具後驗變方分析功能,可估計觀測量之精度。
   (6) 在AutoCAD 系統下可繪製觀測量網絡圖及點位誤差橢圓。

Top


2.程式名稱及其功能:
TRI.EXE 選單,控制TRI1.EXE,TRI2.EXE,TRI3.EXE程式之執行。
TRI1.EXE 點位編號及輸入資料之檢核。
TRI2.EXE 觀測資料初步檢核、平差計算、可靠度及偵錯分析。
TRI3.EXE 觀測資料分檔及產生繪圖資料檔。
NET.LSP 繪製觀測量網絡圖及點位誤差橢圓之AutoLISP程式。
(TRIANG.DWG 繪已知點之圖例,DIST.DWG 繪距離觀測量之圖例)


Top

3.平差計算作業流程:

    

本座標平差系統係由三程式所組成,程式TRI1執行點位編號及輸入資料之檢核等功能。程式TRI2執行觀測資料初步檢核、平差計算、可靠度及偵錯分析等功能。程式TRI3執行觀測資料分檔及產生繪圖資料檔。

資料依其性質不同而分成三個檔分別建立儲存,且檔案之附加名稱必須與系統內定名稱相同。

.COR儲存座標資料,.OBS儲存觀測量,.CON儲存平差方式資料。執行TRI1程式後,在輸入資料無錯誤情形下,將產生一附加名稱為.DAT之檔案,其為程式TRI2的輸入檔。

完成平差及偵錯分析後,執行TRI3將.DAT轉換成.COR,.OBS,.CON三檔及繪圖檔.PLT。最後利用NET.LSP程式可在AutoCAD 系統下繪製觀測量網絡圖及點位誤差橢圓。

各程式之輸入、輸出檔關係如下表:


Top

4.系統使用方法
各程式可個別執行或以選單程式來控制。在DOS系統下鍵入TRI執行選單
程式,螢幕上將顯示如畫面一:

各項選擇之功能說明如下:
<1> 點位編號及輸入資料檢核: (即執行程式TRI1)
此程式依座標檔(.COR)中點位輸入之順序將後視、測站、前視編號,並可檢核各觀測量之輸入碼是否正確。當觀測資料編碼全無錯誤時,方可產生完整之.DAT檔供程式TRI2計算。所有錯誤訊息均儲存於.ERR檔中。

<2> 資料初步檢核、平差計算、可靠度分析及後驗變方分析: (即執行程式TRI2)
由所輸入各點之近似座標反算觀測量,求其與實際觀測量之不符值,如此可經由不符值大小來檢查輸入之觀測資料是否正確。藉此檢核功能可於平差計算之前先剔除輸入錯誤之觀測值,節省計算時間。

<3> 觀測資料分檔及產生繪圖資料檔: (即執行程式TRI3)
本程式將.DAT檔重新分成.COR,.OBS,.CON三檔,並產生繪圖資料檔.PLT,可在AutoCAD 系統下繪製網絡圖。

Top

一、TRI1之操作說明:(點位編號及輸入資料檢核)
在選單畫面下選擇<1> 或單獨執行亦可,出現畫面二。

資料檔名只要輸入主檔名(不要附加名稱),程式將讀入.COR,.DAT,及.CON三檔。當輸入正確檔名後,將出現下列資料:


<1>. 錯誤 : 地圖投影改正參數不正確
        原因 : 投影改正參數不為0或1
<2>. 錯誤 : 網形尺度,資料檢核參數不正確
        原因 : 網形尺度,資料檢核參數不為0或1或2
<3>. 錯誤 : 後驗變方調整分析參數不正確
        原因 : 後驗變方調整分析參數不為0或1
<4>. 座標檔點數超過此版程式容量 xxxx
        原因 : xxxx為此版程式最大容量
<5>. 錯誤 : 後視點名不存在 [種類,後視,測站,前視,觀測量]
        原因 : 後視點名不存在於座標檔中
<6>. 錯誤 : 測站點名不存在 [種類,後視,測站,前視,觀測量]
        原因 : 測站點名不存在於座標檔中
<7>. 錯誤 : 前視點名不存在 [種類,後視,測站,前視,觀測量]
        原因 : 前視點名不存在於座標檔中
<8>. 錯誤 : 觀測量種類錯誤 [種類,後視,測站,前視,觀測量]
        原因 : 觀測量種類小於1或大於4或等於3
<9>. 錯誤 : 距離觀測量後視錯誤 [種類,後視,測站,前視,觀測量]
        原因 : 觀測量種類為1但後視不為空白
<10>. 錯誤 : 測站空白 [種類,後視,前視,觀測量]
        原因 : 測站空白
<11>. 錯誤 : 前視空白 [種類,後視,測站,觀測量]
        原因 : 前視空白
<12>. 錯誤 : 角度觀測量後視空白 [種類,測站,前視,觀測量]
<13>. 錯誤 : 方位角觀測量後視不為空白[種類,後視,測站,前視,觀測量]
<14>. 錯誤 : 觀測量精度組別錯誤 [種類,後視,測站,前視,觀測量,精度]
        原因 : 該觀測量精度組別在.CON檔中未定義
<15>. 錯誤 : 已知點等級未定義 [等級,點名,N座標,E座標]
        原因 : 該已知點精度等級在.CON檔中未定義
<16>. 錯誤 : 座標檔點名重複 [等級,點名,N座標,E座標]
        原因 : 該點名在座標檔中重複出現


Top

二、TRI2之操作說明:(觀測資料初步檢核、平差計算、可靠度分析)當已全部更正完畢於執行第一階段程式TRI1所出現之錯誤訊息後,便可進入第二階段平差計算。
在選單畫面下選擇<2> 或單獨執行TRI2亦可,將出現如畫面三。

資料檔名只要輸入主檔名(不要附加名稱),程式將讀入.DAT檔,當輸入正確檔名後,畫面上將出現如下資料:


平差計算成果將儲存在.LST檔中,座標成果儲存在.COD檔中。

錯誤訊息: ** 法係數矩陣奇異解 : ## **
發生法係數矩陣奇異解之原因可能有兩種情況:
(1).基準數不足。(Datum defect)
當控制網內有距離觀測量時,只要一已知點及一方位角觀測量即可滿足基準數。當無距離觀測量時,則需至少兩已知點。
(2).點位圖形缺失。(Figure defect)
當某未知座標點僅有一個觀測量時,無法決定其正確位置,故造成法係數矩陣奇異解。此時將##值除以 2即可找到該點為何。

Top

三、TRI3之操作說明:(觀測資料分檔及產生繪圖資料檔)
在選單畫面下選擇<3> 或單獨執行亦可,螢幕上將出現如畫面四。

資料檔名只要輸入主檔名(不要附加名稱),程式將讀入.DAT及.COD檔,並重新將其分成.OBS,.COR,及.CON三檔,繪圖資料儲存於.PLT檔。
當輸入正確檔名後,螢幕上將出現如下資料: 

Top

5.程式TRI1之資料檔案格式

程式TRI1的功能為點位編號及輸入資料之檢核。觀測資料依性質不同而分成三個檔分別建立儲存,其檔名及格式分別為:
(1).檔名.COR 點位座標檔之資料格式

ITYPE  NAME  N E 變數名稱
1 - 2 4-11 13-24 25-36 位置(格)
格式:(I2,1X,A8,1X,2F12.3) 35字
ITYPE : 點位座標標準誤差等級 已知點才需設定誤差等級,未知點的誤差等級為0 (空白)。
該等級所代表之真正標準誤差值在.CON檔中定義。
已知點可依其等級之不同(如一等、二等三角點)而分別給與不同的標準誤差等級。
NAME : 點位名稱 最長8 個字,且輸入時必須向左靠。
N 縱座標(單位:m)
E 橫座標(單位:m)


例一:

Top


(2).檔名.OBS 觀測量檔之資料格式

變數名稱 KTYPE BACK STAT  FORE PTYPE OBSER
位置(格) 1 3-10 12-19 21-28 30 32-41
格式: (I1,1X,3(A8,1X),I1,1X,F10.4) 共45字
KTYPE 觀測量種類  =1距離, =2角度, =4方位角
BACK  後視點名 (最長8個字元,且須靠左輸入)
STAT  測站點名 (最長8個字元,且須靠左輸入)
FORE 前視點名 (最長8個字元,且須靠左輸入)
PTYPE 觀測量先驗標準誤差組別,其真正標準誤差值在 .CON檔中定義
OBSER 觀測量

例二: 



[註] 1.角度或方位角之輸入方式:
122-34-45 → 122.3445 , 93-4-5 → 93.0405
2.距離觀測量單位為公尺,且其後視為空白。
3.方位角觀測量後視為空白。
4.當觀測量可能有問題須剔除時,將該觀測誤差組別設定為0,
則該觀測量將不參與平差計算。
5.後視、測站、前視點之點名長度最多8字,且必須靠左輸入。

Top

(3).檔名.CON 平差方式檔之資料格式 :
    (1).計畫名稱 (A60) (1-60格)
    (2).漸近求解次數 (I2) (1-2格)
    (3).投影改正 (I2) (1-2格)
            =0 觀測量不作投影改正
            =1 觀測量作投影改正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本投影改正公式僅適合於台灣地區二度分帶TM投影座標系統)
    (4).資料檢查或網形尺度參數 (I2) (1-2格)
            =0 資料檢核
            =1 平差模式中加入網形尺度參數
            =2 平差模式中不加入網形尺度參數
    (5).後驗變方估計 (I2) (1-2格)
            =0 不作後驗變方估計之誤差調整
            =1 作後驗變方估計之誤差調整
    (6).已知點標準誤差 (8F10.0) (1-10,11-20,21-30,31-40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單位:公尺 41-50,51-60,61-70,71-80格)
    (7).觀測量先驗標準誤差 (8F10.0) (1-10,11-20,21-30,31-40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單位:公尺或秒 41-50,51-60,61-70,71-80格)

例三:

備註

1.漸近求解次數 漸近求解最多次數。本平差計算程式係依座標變分法間接觀測漸近解算,由.COR檔中各未知點的近似座標逐步漸近求解未知數的最或是值。

為避免未知數求解時發散而浪費計算時間,故須設定此值。

在所輸入之各未知點的近似座標不甚離譜時,一般情形下,漸近求解 3次內將完成平差。

2.投影改正 地表上所有觀測量不論其型態為何,均須化算至平均海水面( 嚴格而言須化算至橢球面上 ),而平均海水面至投影面之改正可由本程式自動計算。本程式設定之改正公式僅適用於台灣二度分帶TM座標系統。
若為假設座標系則於平差計算時不可選用投影改正參數,否則將得錯誤結果。
3.資料檢查或網形尺度 本參數計有三種選擇,當為0 時,程式將檢查觀測資料是否有錯誤輸入,並將錯誤訊息存入.ERR檔。當為1 時,則在平差計算時加入一網形尺度參數平差,以吸收系統誤差。當為2 時,將不加入一網
形尺度參數平差。
注意:當無距離觀測量時,不可加入網形尺度參數於平差中。
4.後驗變方估計 當網系中含有大量多餘觀測數且無系統誤差及錯誤存在時,觀測精度可由改正數本身正確估計出,以避免因觀測量先驗標準誤差設定不當而造成平差成果的扭曲。本程式利用HELMERT 後驗變方估計理論來求解各類觀測資料之精度。在執行後驗變方估計解算時,觀測量先驗標準誤差相當於一起始值,程式將依其漸近求解得各觀測量精度。先驗標準誤差給定之好壞,將影響漸近求解之次數。
5.已知點標準誤差 可將已知點座標依精度等級分別給與不同標準誤差。
6.觀測量先驗標準誤差 將各觀測量依精度等級或類型之不同,分別給與不同的標準誤差。該資料的來源可能是經驗值、儀器說明書上資料或統計資料。本值之給定在網型幾何強度不佳時,對平差成果具甚大影響,故不得不
慎。

Top

6.網絡圖繪製程式NET.LSP操作方法

在AutoCAD系統下鍵入: (LOAD "NET.LSP")
NET
螢幕上出現 ### PROGRAM : NETWORK DRAWING ###
INPUT THE DRAWING FILE NAME :
接著輸入繪圖檔名 (例如) KAO.PLT
螢幕上出現 INPUT MAP SCALE :1/
接著輸入繪圖比例尺 (例如) 20000
螢幕上出現 INPUT ERROR-ELLIPSE SCALE :1/
接著輸入誤差橢圓比例尺 (例如) 10


各圖形分層及顏色:

圖 形 層 名  顏 色
點名 NAME YELLOW
誤差橢圓 ELLIPSE GREEN
網絡線 LINES GREEN
點位 POINTS BLUE
比例尺 NET-SCALE CYAN

Top

7.平差成果範例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*        平面角邊混合控制網嚴密平差及可靠度分析    *
*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*
*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VERSION 2.0 1991.10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*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計劃名稱 : 控制網平差示範資料

角 度觀測量個數 ...... 56
距 離觀測量個數 ...... 36
方位角觀測量個數 ...... 0
總觀測量個數 .......... 92

讀入點位近似座標:
已知點數目..... 11
未知點數目..... 17
總點數......... 28

二度分帶TM座標系統地球原子 :
橢球長半徑 .......... 6378160. (M)
扁 率 .............. 1/298.25
座標原點西移量 ...... 250000. (M)
中央子午線位置 ...... 東經121. 度
中央子午線尺度比 .... .9999
測區中央近似緯度 .... 22-33-15.

已知點座標標準誤差等級 :
等 級 中誤差
1 .10E-03
2 .10E-02
3 .10E-01

觀測量先驗標準誤差等級 :
等 級 中誤差
1 .025
2 2.500
3 .030

法係數矩陣元素個數 : 1140

[ 漸近求解次數 1 ]
自由度 ............ 58
平均多餘觀測數 .... .63
單位權標準誤差 .... 32.0755
最大座標改正量點名 : NO13 ( .208M)
網形尺度參數 ....... 1.00000000

[ 漸近求解次數 2 ]
自由度 ............ 58
平均多餘觀測數 .... .63
單位權標準誤差 .... 1.4099
最大座標改正量點名 : A1 ( .000M)
網形尺度參數 ....... 1.00000000

[ 觀測量後驗變方分析調整 ]
觀測量組別 : 1 多餘觀測數 = 28.8 單位權中誤差 = 1.1047
觀測量組別 : 2 多餘觀測數 = 29.1 單位權中誤差 = 1.6579
總多餘觀測數(總自由度) = 58.0 單位權中誤差 = 1.4102

[ 觀測量後驗變方分析調整 ]
觀測量組別 : 1 多餘觀測數 = 26.5 單位權中誤差 = .9721
觀測量組別 : 2 多餘觀測數 = 31.5 單位權中誤差 = 1.0207
總多餘觀測數(自由度) = 58.0 單位權中誤差 = .9988

觀測量平差成果及可靠度分析
判斷 : .. 正常
1. 個別多餘數 < 0.25
.R 標準化改正數 > 3
1R 個別多餘數 < 0.25 且標準化改正數 > 3


各組別觀測量精度分析 :
觀測量組別 : 1 多餘觀測數 = 26.5 單位權中誤差 = .9721
觀測量組別 : 2 多餘觀測數 = 31.5 單位權中誤差 = 1.0207
總多餘觀測數(自由度) = 58.0 單位權中誤差 = .9988

點位座標及絕對誤差橢圓 :